初識普洱|解讀普洱茶熟茶的輕發酵工藝
信息來源:無墨記 發布時間:2019-11-27 340 次瀏覽
熟茶工藝史
當代熟茶,標志性工藝創新是1973年昆明茶廠的大堆發酵熟茶。2000年以后,市場繁盛,促使了小堆發酵技術的誕生,熟茶自此擺脫了大堆發酵的量體限制。
普洱茶熟茶的歷史,早先是試探性發酵,1973年渥堆工藝發明后很長一段時間,大量使用的是輕發酵。隨著各大茶廠發酵工藝的不斷成熟和常年經驗積累,普遍使用適度發酵和重發酵。
什么是熟茶的輕發酵工藝?
輕發酵工藝是在熟茶市場健康發展和高端產品需求之下,細分出來的一種發酵技術。按照成熟度來說,普遍以七成熟為標準,葉底以紅為主,紅中顯褐。
為什么會選擇輕發酵工藝?
原因之一:減少損耗
輕發酵熟茶多以別熟茶為主,原料級別高,是因為嫩度高,同時內含物較多,需要轉化反應的周期較長,而芽頭是最難發熟的,沒有梗好發。更重要是在45-60天的發酵中,損耗多在15-20%之間,輕發酵的目的是為了減少損耗,降低成本。
原因之二:增大后期轉化空間
相對于重發酵熟茶來說,輕發酵的轉化周期更長,生命力更強,輕發酵熟茶在后期可以轉化出更多變幻的滋味和香氣,陳化期可延續到20年以上,而重發酵往往15年就達到品質了。
原因之三:便于壓制
渥堆發酵后茶葉的柔韌性和可塑性下降,壓制的時候難以壓緊,很容易露底翹邊,輕發酵熟茶保持了一定的韌性,嫩度高果膠質含量高,便于壓制。
輕發酵的熟茶有什么特點?
輕發酵熟茶的特點,可以概括為五個字:甜、醇、潤、甘、活。
甜,即甜度,是茶湯入口就能感受到的味覺;
醇,即醇厚的茶質;
潤,指的是湯感的潤滑;
甘,即飲后回甘;
活,輕發酵的熟茶,泡開的葉底色澤油潤有活性。
輕發酵工藝熟茶的獨特魅力,體現在口感品飲起來有輕微的苦澀感,有熟茶的香醇飽滿,又延續了生茶的生津回甘。
下一篇: 最適合冬季養生喝的三種養生茶